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119|回复: 5

抗美援朝三八线惨烈争夺:鲜血铸就伤心岭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24-9-27 14:51
  • 发表于 2013-3-13 10:02: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志愿军第五次战役结束后,参战双方都进行了较大的战略调整,其目标发生了重大改变:由攻占整个朝鲜转变为在三八线停火。联合国军发起的1951夏季攻势就是在战略调整的基础上,为停战谈判所进行的一场规模较大,地域有限的攻势。此次战役主要联合国军主要以拉平东线战场杨口以北人民军防线突出部为中心,经过一个月的苦战,付出伤亡78000余人的代价,仅仅在东线推进了179平方公里,未达到此次攻击的目的。

      战前双方势态发展全透视


      经过惨烈的第五次战役,参战双方都把对手另眼相看,都感到自身力量不足。为争取战场上的有力形势,双方均不断投入新的军事力量。

      至1951年6月,联合国军方面总兵力有美军7个师和1个空降团,韩军10个师和1个陆战团、英军2个旅、加拿大和土耳其而1个旅以及其他国家的以营为单位的部队共计近56万人,其中美军253000余人,另有12000余名韩军被编入各个美军师。空军配有23个大队又8个中队,各种飞机1700余架。海军各型舰艇270余艘,包括第77和第95两个特种混合舰队(5艘航母,各种舰只108艘)以及第90两栖登陆舰队,部署在朝鲜东西海岸和日本沿岸。

      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总兵力增加到112万余人,其中志愿军77万余人,编有14个军、10个炮兵师(含高炮)、2个坦克团及其他勤务保障部队。人民军34万余人,编有7个军团。苏联空军2个航空师约120架飞机,于1951年第二季度开始掩护清川江以北地区的铁路运输,另人民军有1个航空兵师约40架飞机参战,志愿军空军尚在国内训练,未形成战斗力。

      经过从第三次战役到第五次战役的数次较量,双方在三七线以北到三八线附近地区形成反复拉锯的局面。从整体上看,双方力量已经趋于均势,旗鼓相当。联合国军和中朝联军都意识到了这样一个问题:把对手从朝鲜半岛上彻底赶出去,短期内是不可能的,不付出惨重的代价也是不可能的。

      双方基于这个共识,开始了第一轮的谈判。

      谈判期间双方都没有发起大的攻势。联合国军方面加强了阵地工事建设,至1951年7月底,基本完成了“堪萨斯—怀俄明线”的工事构筑(“堪萨斯线”,西起临津江口南岸,沿江而上,经积城、道城枧、华川湖南岸、杨口至东海岸杆城以北马达里一线,全长约220公里;“怀俄明线”,西起临津江口北岸,向东北延伸,经铁原、金化到华川湖南岸与“堪萨斯线”相接,全长约150公里,是“堪萨斯线”西部的一道屏护线)。在停战谈判期间,将主力部队撤回二线休整,先后有美军6个师和韩军4个师进行休整,美军、英军、土耳其军等先后补充轮换达19万余人。另美国国内为美第8集团军增派了5个高炮营和4个野战炮兵营,并增辟了原州、镇海、群山、济州岛等14个海空军运输补给基地,扩建了原有的机场等等。

      志愿军亦改变战略部署,将一次消灭美军几个师或几个团的“大打”,改变为一个军在一次作战中,歼灭美英土军一个营的“小打”。这就是毛泽东著名的“零敲牛皮糖”战术。另外,对具体的作战地区、作战方式和兵力安排都有了新的决定。武器装备方面有了较大的加强,战场上急需的大口径高炮、各种炮弹、反坦克手雷等优先入朝,另空军急需的米格-15战机也于8月底运至中国。前线各部队积极修筑防御攻势,至八月中旬,在第五次战役基础上重新构筑了两道防线(第一道防线西起土城里,经松岳山、五里亭、平康、登大里、艾幕洞、西希里、沙泉里至东海岸搞成,全长250余公里;第二道防线西起南川店,经市边里、安峡、玉洞里乍德山、龙门山、竹叶山、国士峰至东海岸高城)。另于6月初,第20兵团率第67、第68军入朝。

      谈判过程中,联合国军为了改善局部地区的防御态势,向志愿军和人民军防守的一些战术要点发动攻击。双方展开激战,阵地多次易手。至7月底,联合国军在分别付出数千人代价后攻占金化以北、武圣山以南志愿军鸡雄山阵地和华川湖的制高点大愚山阵地。

      在停战谈判中,美方代表乔埃提出了以“实际的军事考虑”和“军事效能”为基础的“海空军优势补偿理论”。他认为,联合国军拥有制空权和制海权,中朝联军的大后方受到了绝对的打击。因此,他提出朝鲜的军事分界线应在地面上给予联合国军相应的补偿,并划定非军事区为20英里。依照美方标定的军事分界线,深入实际战线朝中军队后方数十公里,朝中方面需拱手让出12000平方公里的地区。

      朝中代表金日则认为这是典型的军事讹诈。他认为,联合国军的海空优势已经在双方实际控制地域得到了体现。他在谈判中指出,“…假使没有这种狂轰乱炸的掩护与支持,你们的地面部队早就不知道撤到什么地方去了…”朝中方认为当前双方的实际控制线大体脱不出三八线地区的范围,以三八线作为双方的军事分界线“公平合理”。

      双方各自坚持自己的观点,谈判陷入了僵局。

      1951年6月到8月,朝鲜雨季到来,参战双方的工事都遭受到了损失。因朝鲜的地势北高南低,河流都是由北向南流向,故中朝方面工事损失要大得多。

      联合国军为打破谈判僵局,对中朝方面施加军事压力,以军事压力加强其在谈判桌上的砝码,遂于8月18日开始,以其地面部队发动了夏季攻势,同时以其空军发动了“绞杀战”。

      联合国军夏季攻势的主要目标,是北汉江以东至东海岸的人民军防守的正面80公里宽的阵地,企图将阵地向北推进12公里,切掉战线杨口以北人民军阵地的突出部,改善美第10军和韩第1军团的防御态势。

      朝鲜人民军防御力量是3个军团,攻击力量是美军2个师(第2师、陆战1师)和韩军5个师(第5、第7、第8、第11、首都师)。

      1951年8月18日,联合国军以美军第2师,韩军第5、第7、第8、第11师和首都师各一部,共约3个师的兵力,在大量炮兵、航空兵的火力支援下,向人民军3个军团的阵地发动了全面进攻。8月21日后,转向对人民军3个军团结合部的重点进攻。

      在人民军第2和第5军团的结合部(第5军团防守的项岭至第2军团右翼后项谷的15公里地段上),联合国军使用了韩第5、第7师各一部共3个团,美第2师4个营,在四十余辆坦克的配合下,发起了猛烈攻击。联合国军在该地段上进攻的主要目标是人民军第5军团正面的983高地。这个高地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不但可以控制高地西侧的公路,而且可以俯瞰大愚山以西、高地以南的美第2师的阵地,引导炮兵火力准确轰击“堪萨斯线”上的美第2师阵地。983高地不仅是联合国军的“眼中钉”,更是打开人民军的后方,威胁文登里的缺口。占领这个高地意义重大。

      美第10军将韩第5师的1个团配属给美第2师担任主公983高地及其东侧940高地和773高地的任务。美第2师为此做了充分准备,决定以师的全部炮兵火力支援这次攻击,支援火炮在4公里的攻击正面上达到了200门,还规定:“在这次攻击中弹药没有限制”。

      8月18日上午6时,在长达30分钟的炮火准备后,美第2师以配属的韩军2个营,率先向983、940和773三个高地同时发起攻击。

      人民防守部队1个团,利用野战工事顽强抵抗,并在阵前布满雷障,致使韩军2个营的攻击在两天内没有奏效。

      8月20日,美第2师将所配属韩军另外1个营也投入攻击。攻击异常猛烈,200门火炮平均每天向3个高地发射炮弹4万余发。

      人民军寸土必争,特别是983高地,双方在2天中反复争夺10余次,至22日中午,韩军全部占领上述3个高地。

      与此同时,美第2师和韩第5师,平均每天2-4个营的兵力,在四十余辆坦克及飞机、火炮的支援下,攻击人民军第2军团右翼杜密里以北鸩岘至陈岘纵深阵地。人民军第2军团防守部队苦战4昼夜,在阵地数次易手之后,联合国军占领前4个高地,双方形成对峙。

      另在人民军第2、第3军团的结合部(第2军团左翼芦田坪至第3军团右翼新炭里13公里地段),联合国军使用了韩第8、第11师及首都师各一部共2个朵多团进行攻击。人民第2、第3军团防守部队阻击至24日,联合国军仅占领阵前3个高地,其主阵地安然无恙。

      8月18日至24日,联合国军每天以6-13个营的兵力,在飞机、坦克和猛烈火炮的支援掩护下,向人民军3个军团的阵地连续攻击7昼夜,在付出巨大代价之后(伤亡16000余人),才在局部地区勉强推进了2-6公里,未达到预定目标。

      8月25日,人民军趁对手疲惫之际,以第5军团两个师向983高地发起猛烈反击,经三天激战,重新夺回983、773等6个高地,双方皆伤亡惨重,后来美军将这983高地称之为“血岭”。

      另以第2兵团一个师,在第5军团一部的配合下,向守卫大愚山之美军发起反攻。双方展开激烈争夺,人民军曾一度占领大愚山西南、西北四个高地,美军亦发狠猛力反扑,杜密里韩军援兵一个多团赶至,加之天降大雨,人民军疲惫至极放弃了对大愚山的攻击,转入防御。

      8月底,美第10集团军将预备队美陆战第1师和韩第5师师部率一个团调至第一线。改变了第一阶段以韩军为主力的攻击方案,调整了防务和攻击部署,以韩军和美军同时攻击,并以美军担任主要地段的攻击:美第2师攻击983高地、773高地及其以北的851高地,美陆战1师攻击“大钵盆地”东北高地,韩第7师在983高地以西发起攻击,韩第5师攻击“大钵盆地”西北边缘地区。

      与此同时,人民军第6军团组训完毕,从西海岸东调投入战斗。人民军总指挥金雄以第6军团接替第3军团通川、高城、新炭里的防御,第3军团则西靠接替了第2军团新炭里至西希岭的防务,缩短了第2、第3军团的防御正面,加大了主要防御方向的兵力密度。

      9月1日,美第10军指挥韩第5、第7、第8、第11师及美第2、陆战1师每日以营团规模的兵力,在猛烈地面炮火、航空兵和坦克集群的掩护下,再次向人民军第2、第3、第5军团的防守阵地发起猛攻。

      其中美第2师再倾力攻击4昼夜,付出了沉重代价后,才再次攻占了983和773两个高地。韩军第5师和美军陆战1师的攻击也收效甚微,至9月4日才勉强攻占加七峰,而对加七峰以北的1211高地的攻击,却无可奈何。

      战至9月8日,美第10军仅攻占人民军3个军团的部分前沿阵地,从9日开始转入重点进攻。

      9月9日至12日,韩第8师每日以一个多团的兵力向人民军第3军团防守的加田里以北黄基至松月鱼4公里地段进行连续攻击,平均每日发射炮弹万余发。经4日激战后,人民军发起反冲击,一举将韩军所攻占阵地收复。
      9月13日,美第10军集中美陆战1师、韩第8师共4个团的兵力,在飞机和地面炮火的掩护下,将攻击地段从松月鱼向西延伸到道味岘共12公里的正面,连续猛攻一昼夜,收效依然甚微。

      14至18日,美第10军又将进攻重点转至黄基以西道味岘至芦田坪4公里地段,每日以4-5个营的兵力进行轮番攻击,依然寸步难行。

      另在这一段时间里,美第8集团军指挥官范佛里特再次出招,以美第2师夺取851高地群,以韩第5、第7师分别从左翼和右翼于9月13日向851高地群发起攻击。

      851高地位于983高地以北约2公里,与在其以南的930高地和894高地共同组成了一个高地群,整体易守难攻,由人民军第2军团部队防守。

      从13日到18日,美第2师在2个105毫米榴弹炮营、2个155毫米榴弹炮营和一个8英寸榴弹炮连的掩护下,先后使用2个团的兵力,在韩第5、第7师的支援下,连攻6天,后又增加1个155毫米口径榴弹炮营、1个重迫击炮连和1个坦克连的支援。人民军巧妙利用隐蔽工事,充分发挥步兵火器和迫击炮的威力,连续发起反冲击,给予美第2师以极大杀伤(其第9团第2营仅剩11人)。至18日,美第2师仅仅攻占了高地群最南端的894高地。后来,美军将851高地群称之为“伤心岭”。在整个东线,联合国军损失兵力达46000余人,当时的美第2师师长也不得不承认,他们低估了人民军的抵抗能力。

      在此期间,为配合人民军的防御作战,志愿军在中线和西线的五个军各自组织发起了一些局部攻势,攻占了联合国军几个防守力量薄弱的突出部地区。

      志愿军27军原计划于8月28或29日组织兵力进行局部反击,由于连日大雨,金城川水涨,反击未能按计划进行。

      8月30日至31日,美第7师接防原守备在该地区之韩6师,首先向志愿军第27军防守的黑云吐岭发起局部进攻,并攻占黑云吐岭。第27军改变原反击计划,组织了3个团的兵力在5个喀秋莎营的支援下,于9月1日便夺回失地并攻占美军3个高地,接下来的2天里,双方黑云吐岭和另外一个高地相互争夺,互不相让。最终,美军在付出重大伤亡之后,攻占这两地,但已无力再次发起进攻。

      志愿军第64军一个团于9月5日凌晨攻占当面美军骑兵第1师之德寺里阵地。后美骑兵第1师增援部队到来,志愿军打援后撤出。

      志愿军47军以1个连另2个排的兵力,经炮火准备后,向对面铁原西南338高地美骑兵1师部队发起攻击,取得较好战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24-9-27 14:51
  •  楼主| 发表于 2013-3-13 10:03:30 | 显示全部楼层
    志愿军第26军于9月6日以4个营另1个连,在野炮、榴弹炮、战防炮共8个连的炮火支援下,攻占美第25师2个连和1个火器排坚守的西方山、斗流峰阵地,并巩固该阵地。

      志愿军第42军于9月7日以5个步兵连和1个迫击炮,向铁原西北中马山美第3师一个加强连发起攻击,但因准备不周,协同出现问题,未能全歼受敌,撤出战斗。

      另第67军于9月1日至10日接替第12军防务以来,截至15日18时,共进行大小战斗67次(阻击作战59次,反击8次),较好地锻炼了部队,初步取得了经验。

      志愿军一线各军进行严密侦察后发起的小规模的战斗,消耗了对手有生力量,了解了其阵地情况,推进了接触线,有利支援了东线人民军的作战。

      这次战役是志愿军入朝作战五次战役后,参战双方经过较长时间休整,由美军发起的一场有限、局部、特殊的攻击。从整个作战过程来看,美军没有发动全线攻击,而是在大部分兵力和地域都处于防御状态的前提下,在局部地域以局部兵力发起的一场规模不大,却异常惨烈的阵地攻坚战。

      仔细通读战史,我们发现了这样一个奇特的现象,那就是经过第五次战役后,作战双方,主要是中美双方对于此次战争的态度发生了重大的改变。

      那么是什么促使这种不约而同的改变呢?

      首先看美国一方。通过前面的这么些战役过程的描述和分析可以看的出来,美军在指挥上极少有失误,而且花样不断翻新,其战术配合多次让中朝联军心服口服。但毫不客气地说,从1950年6月到1951年6月这一年里,美军遭受了挫折。美官方公布的美军在这一阶段仅伤亡人数就达到了78800余人(美军的伤亡人数是指在战场上收回尸体和受伤被营救人员的总和)。运往朝鲜的军事装备达1500万吨,直接战争费用100多亿美元,这个数字是美军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一年消耗总数的2倍多。注意这里的100多亿美元是当时的美元价格。当时美国为复苏整个资本主义经济,充当世界经济霸主的角色,建立了布雷顿森林货币价格体系,规定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而从1971年布雷顿货币体系崩溃以后,现在国际金价高达1300多美元每盎司,上涨了30多倍。这样看,美军当时1年的战争耗费就接近于今天的4000亿美元,多么恐怖的数字!

      由于在付出这样巨大的代价后,并没有顺利取得战争的胜利,特别是1950年10月份以后,由于志愿军的参战,美军在朝鲜战争中屡屡遭挫,并在三八线地区于中朝联军形成对峙。这场战争到底还要打多久?美国究竟要付出多少消耗才能结束这场战争?这些都是摆在美国当局者心头分量最重的问题。

      增加军队,打破朝鲜现有的军事平衡,一举击败共产党的军队?这个办法显然是行不通的。至1951年5月,美国陆军总兵力增至150万人,陆军作战部队共18个师又18个团。美国投入朝鲜的有6个陆军师和1个空降团(已占其陆军总数的三分之一),另还有一个海军陆战师。这些部队用马歇尔的话说就是“目前所能匆忙地准备的所有的数目了”。另外,美军在日本部署2个师,在欧洲部署仅仅只有4个师,而在国内只有6个师的兵力,而且国内的6个师动员组编时间不长,编制不足(其中大多数野战炮营都被调往朝鲜战场),缺乏训练。

      那为什么不将在部署在其他地区的部队调一部分去朝鲜以加强那里的攻击力量呢?在日本的部队本来就是运往朝鲜、用来登陆作战的部队,这个暂时不谈。而欧洲的部队却是一个兵也动不得。美国的全球战略重点是欧洲,其主要对手是苏联。欧洲有美国最重要的盟国(英、法和西德),有可供美国利用的雄厚的工业基础、充足的人力资源和相同的意识形态。欧洲的西半部分是资本主义的世界,东半部分是社会主义的世界。欧洲已经经过两次世界大战,而且又在于两种敌对意识形态的直接对峙位置,为对抗苏联百万的钢铁洪流,部署4个师已经是底线。

      在朝鲜的作战让美军很泄气。因为在朝鲜他们的大量军队被非主要对手中国和朝鲜拖住,不断消耗,而苏联却在隔岸观火,积蓄力量。美国的主要军事力量长期陷入朝鲜而不是欧洲,这些都与美国以欧洲为重点的、以苏联为主要对手的全球战略相矛盾。

      那么美国能否让他们的盟国为在朝鲜的军队提供更大的力量呢?答案也是否定的。在所谓的联合国军中,除了英国派出2个旅,土耳其派出一个旅之外,其他十几个国家均派出1个营的象征性部队。美国国防部早在1951年1月就要求国务院向这些国家要求增派部队,但它们并不热心,大概是看到美国在朝鲜没有取胜的希望,纷纷以各种理由表示拒绝。

      中国台湾的蒋介石集团倒是希望出兵朝鲜,同志愿军作战,但美国五角大楼没有同意。蒋介石的军队由于中国解放战争的缘由,被美国五角大楼认为战力不佳,尤其在朝鲜如果使用国民党军队会给予中共以口实,继续向朝鲜增派部队。另外,美国高层认为,蒋介石军队作战能力不佳几乎已成定论,就是去了朝鲜也是于事无补。李承晚出于主权考虑,亦坚决反对蒋军参战朝鲜,另美铁杆盟国英国等也坚决反对。

      美国也不能将战火扩大到中国。因为如果其不顾一切将战火扩大到中国东北,那么不仅难以达到预想目的,反而引起苏联以口实,导致其根据《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公开参战,对美国在欧洲和世界其它地方的军事基地进行打击,从而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这些都是美国不愿意看到的。
      美国在朝鲜的战略目的转变是极不情愿又无可奈何的。美国当政者完全清楚,将朝鲜战事无限期推迟下去只会使美国慢慢丧失与苏联对抗的能力,影响美国在欧洲的利益。当时的美国总统杜鲁门曾经在回忆录中说,“我从来没有使自己忘记:美国的主要敌人正端坐在克里姆林宫里;或者忘记:只要这一敌人还没有卷入战争而只在幕后拉线,我就绝不能将我们再度动员起来的力量浪费掉。”当时美国政府中艾奇逊(国务卿)、马歇尔(国防部长)、布莱德雷(参联会主席)都担心美军主力陷入朝鲜,欧洲可能会落入苏联之手,美国会遭受前所未有的失败。

      另外,要想全面攻占朝鲜,就当时来看,所要付出的代价也将是美国人所承受不起的。因此,经过一系列争论和思考,1951年4月11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在解除麦克阿瑟职务时,发表了一个演说,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美国在朝鲜是“打一场有限的战争”。其战略目的得到了根本改变。

      再看志愿军方面。从一开始的防御作战部署,到前三次战役的完胜与后两次战役的拉锯战不仅让志愿军完全摸清了对手的底,而且对于其战略目的有着深远的影响。

      早在第一次战役发起之前,国内高级将领对于志愿军和美军的装备差别太大,普遍有“恐美”情绪。中央军委把朝鲜战场的战略制定为防御型战略,拟定等苏联空军出兵时志愿军再转入反攻。前三次战役的圆满胜利有点让志愿军得意忘形,全军上下普遍有点轻敌,仿佛都认为朝鲜战争结束指日可待,美军也能被迅速赶出朝鲜。第四次战役的后撤和第五次战役的艰难真切地告诉志愿军,这一切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在朝鲜,由于各种原因,速胜显然是不可能的。

      最重要的原因自然就是实力。志愿军和人民军的一线兵力虽然已经超过联合国军总兵力。但是由于朝鲜地形狭长多山,太多的兵力施展不开,其优势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到1951年6月,志愿军在朝鲜部队已经有18个军,由于地形施展不开,只能将这些部队分做两个批次,每批次9个军。这样在一线就没有构成对联合国军绝对的兵力优势。另外,由于没有制空权,后勤运输线被美空军不分昼夜地狂轰乱炸,后方的物资运送不到前线去,部队多了反而加重了运输的负担。另外,由于一线作战部队缺乏于现代化军队作战的经验和相应重火力,在作战中困难很多,在于对手的武器装备优劣悬殊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之前,难以歼灭美英军的重兵集团(从志愿军参战以来,仅仅歼灭一个美军团建制单位),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得到根本解决朝鲜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24-9-27 14:51
  •  楼主| 发表于 2013-3-13 10:04:10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国力薄弱,支援战争的财力、物力有限。1950年中国财政收入为65.2亿元人民币,仅相当于美国在朝鲜战争第一年战争直接开支的四分之一。因为要支援战争,1950年中国军费支出占财政预算的41%,用于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的费用只占财政预算的26%,而1951年军费开支比1950年的数量和比重还要大。当时中国的情况是百废待兴,国内土匪余患还存在,台湾、西沙、南沙还未收回。因此,战争长期打下去,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和长远建设都会受到影响。

      因此,在朝鲜三八线左右停战,尽早从战争中抽身并全身心投入到国家经济建设中去,也符合中国当时的国家利益。

      既然双方都有心想尽早结束战争,为什么在停战谈判时会有如此大的分歧呢?

      三八线是一条政治线,按说没有任何军事意义。但有意思的是从1950年12月31日开始,双方经过了5个多月的厮杀,竟然将战线稳定在了三八线及其附近地区。

      从朝鲜地形图上观察,在双方对峙线的联合国军一边,平原较多,公路较发达,在其海、陆、空军三维一体的防御中,似乎无懈可击。而在中朝联军一边则是高地和山峰比较多,中朝联军依靠地形修筑良好工事,寸土必争。

      依中朝方面看,这条双方的军事对峙线,应该作战双方各方面力量均衡之后的结果,以这条线作为停火线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和双方的国家利益。但依照美国人的思维,联合国军是吃了大亏。

      美国人谈判天才提出了三个军种三个战场的理论。他指出美军的空军和海军都保持着在整个朝鲜的优势。而双方的军事接触线“是与目前存在朝鲜的全面军事形势完全无关的,它甚至与目前的地面接触线无关,它完全不能反映空军和海军的效能”。为了弥补这种优势,中朝联军的地面部队要让出数十公里的纵深,共计12000平方公里的地区。美国人所提出的观点看似也有些许道理。

      因为当前的情况是美军后勤补助良好,而中朝联军的后勤补给线则遭受美空军的日夜轰炸。在这种情况下,双方在三八线附近勉强保持着一种军事平衡。他们认为,如果没有美空军的轰炸,那么中朝联军的后勤线就会毫无阻碍地保障前线部队。而一旦前线的中朝联军有了良好的补给,就会打破停火地区的军事均势,从而容易发起新的攻势,引起联合国军重大的损失。基于这一点考虑,似乎这样的听起来无理的要求有了充足的理由。

      乔埃把战线向中朝联军身后纵深推进数十公里也是有考虑的。整个战线推进后,其朝鲜中部的险要之处就尽得联合国军之手,这样无疑增加了中朝联军攻击的困难,而从这往北一直到朝鲜北部很大一部分都是平原,便于联合国军机械化部队的展开攻击。因此,由美方划定的这一分界线对联合国军无疑是十分有利的。

      中朝方定然不干。因为这样不是让出12000平方公里的土地那么简单,而是打破了作战双方的军事平衡,因为失去这一地区就意味着装备处于劣势的中朝联军失去了与联合国军争斗的砝码。况且,美海空军的优势会一直保持,他们随时会封锁其后勤补给线。因此,他们认为乔埃的理论是一种无稽之谈。中朝方面代表指出,“……军事力量是各种力量的总和,任何一个兵种所取得的地位,必然是依靠于其它兵种配合的。……事实上,由于你方依靠了海空军……才勉强维持了其地面部队的现状……”。

      因此,中朝方主张依据当前双方的军事接触线为停火线。就这样,双方在谈判初始就最基本的停火分界线问题上出现了分歧。双方不欢而散,只好继续积聚力量准备大打出手。

      那么,既然是为了停战谈判的需要,联合国军要发起一场有限的局部战役,那么从那里打开中朝联军的防线呢?换句话说,为什么联合国军一定要从杨口以北的人民军防线作为攻击目标呢?

      个人认为,原因有三。

      其一,美军认为人民军战力较弱。自从1950年9月份朝鲜人民军溃败以来,美军与人民军的直接交锋比较少。从志愿军发起第一次战役至第五次战役,人民军都处于辅助地位,建树不多。而同为朝鲜人组成的部队韩军的战斗力却是每况日下,不敢恭维。因此,美军完全有理由怀疑人民军战斗力。另外,在所攻击地域,据美空军侦察,人民军兵力并不多(这几个军团都经过第4、第5次战役的洗礼,减员比较大)。在突出部只有人民军第2和第5两个军团6个师的兵力。而在其防御正面却有美军一个陆战师,韩军5个整师的兵力,双方武器装备差距悬殊。无论是在哪一个点发起攻击,联合国军在兵力和火力上都占有绝对优势。还有,朝鲜雨季提前到来,在朝鲜战场第一线,工事被冲毁,道路泥泞不堪,加上美空军封锁,人民军粮食、弹药、汽油等重要战略物资准备不足。这些都足以使美军相信人民军战斗力较弱,以现有兵力占领该地域,有必胜把握。

      其二,杨口以北人民军控制地区为战线突出部。通过地图可以发现,战场西部到中部双方战线都比较平滑,唯有东部杨口以北地区人民军借助山脉和高地作为依托,形成了一个突出部。突出部意味着该地区位于美韩部队的三面包围之中,可供攻击的位置比较多。再有,拉平突出部对于停战谈判的意义重大。试想,如果在中西部地区平滑的战线中突入一个点,即使突入其纵深数十公里,在突入的同时就会陷入志愿军的包围之中,只要有穿插部队把口子一堵,突击部队就成了一支孤军,那就进入了极度危险的境况。因此,拉平突出部对于攻击部队来说,没有后顾之忧,在“局部有限”的战役目的下,由此发起攻击最合适。

      其三,先前发起的一系列战术行动为该战役做了铺垫。联合国军早在1951年6月中旬开始就对人民军第2军团防守的大愚山阵地进行了猛烈轰炸,至7月底,在付出相当代价之后(美军损失达2217人),占领该阵地。攻占大愚山后,战场接触线就形成了一个对联合国军有利的凸形,在这个凸形战线的两侧,联合国军都可以集中足够的兵力对所面临的高地发起攻击。因此,从战术行动上看,前期攻占大愚山为这次夏季攻势兵力的展开奠定了基础。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联合国军的攻击也有条不紊。以重兵猛攻人民军前沿的几个高地和要点,攻击方向放在人民军防线的军团与军团的结合部上,看似攻击得很完美,可联合国军的一个失误决定了这次夏季攻击以失败而告终。

      这个失误就是美指挥官对人民军战斗力的错误判断。虽然人民军军在突出部只有2个军团,可其第3军团就在侧翼随时都能来增援,还有联合国军没有侦察到的是,人民军第6军团已经秘密运动到了作战位置,成为一线部队的预备队,这样人民军的防御力量就有了12个师,在整体兵力配备上不比对手少。而且这时苏联援助第一批装备已经抵达朝鲜,这批装备主要补充给了人民军(大约有三个整师的苏军现代化装备和为数可观的炮兵)。因此,在这一地区的人民军兵力和火力都不弱。这次战役,其作战目的和意义,双方都心知肚明。为了达到谈判桌上停战分界线的目的,战场态势呈现出一方发力猛攻,一方拼命防守的局面。人民军总指挥金雄向各个要点的防守师、团下达了死守的命令,战况异常猛烈,人民军的许多阵地都是在人民全部耗尽的前提下为联合国军所攻占。这样,双方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此战役之后,连美2师师长也不得不承认,他们低估了人民军的抵抗能力。

      这次防御作战,人民虽然给予美韩军以重大杀伤,但本身亦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原因一方面在于人民军刚刚转入阵地防御,工事不坚,经验不多,部队疲惫不堪有关,许多工事抵挡不住美韩军重炮和航空兵的反复轰炸,野战工事被炸平后,士兵不得不利用弹坑防守;另一方面在于指挥僵化,许多营、连苦守数日,全体阵亡在表面阵地上。特别是在发起反击作战中,由于缺乏有力炮火的支援,冲锋部队完全暴露在对手火力之下,在反复冲锋之下大量消耗了自身有生力量。拿人民军第五军团为例,为夺回983、773等6个高地,歼灭美韩军900余人,可自身却付出了伤亡万余人的代价,得不偿失。类似这样的情况在这次战役的反击作战中比比皆是,导致一线部队损失惊人。而志愿军的战法则灵活有效的多,贯彻毛泽东“零敲牛皮糖”理论,前沿各军集中火力、兵力打了几个漂亮的阵地攻坚战,毙伤俘敌数千人,自身伤亡要远小于对手。在这样强烈的对比之下,志愿军和人民军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教训,为下一部针对联合国军的攻坚和防御作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朝鲜并不炎热的夏季在联合国军隆隆的炮声中终于过去了,鲜血铸就了美军的“伤心岭”,光秃秃的山上也多了人民军数万座坟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5-25 07:31
  • 发表于 2013-3-13 11:17:15 | 显示全部楼层
    二战之后,最大的一场局部战争,悲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3-3-26 18:45:4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大哭
    前天 20:30
  • 发表于 2013-3-26 19:42: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人的血染红鸭绿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诺曼底影视

    GMT+8, 2024-11-1 09:22 , Processed in 0.03458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