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 片名:1944 导演: 埃尔莫·纽加农 编剧: 里奥·古拿斯 主演: 卡斯帕·威尔伯格/克里斯蒂安·乌克斯库拉/麦肯·施密特/格特·劳塞/亨德里克·图姆佩勒等 类型: 剧情/历史/战争 制片国家/地区: 爱沙尼亚 / 芬兰 语言: 爱沙尼亚语 / 俄语 / 德语 上映日期: 2015-02-08(柏林电影节) / 2015-02-20(爱沙尼亚) 片长: 100分钟 【剧情简介】 1944年……德军与苏联列宁格勒方面军为争夺纳尔瓦地峡进行了一连串战斗。7月,苏军攻占了纳尔瓦,这座古城九百年来一直是俄罗斯和西方世界的分界线。纳尔瓦身后的坦能堡防线是爱沙尼亚首都塔林的最后防线,一群20岁出头的爱沙尼亚青年人志愿加入武装党卫军亲卫队第20师,开始在东线迎头痛击苏军装甲部队,为反抗苏联的占领而战。 这不是爱沙尼亚第一次沦为东方和西方、德意志人和斯拉夫人交战的战场。从楚德湖的冰上大战算起,这一战斗已持续了七百多年,夹在中间的爱沙尼亚人也不可避免地被双方裹挟其中,成为历史的牺牲品。…… 到了9月,由于芬兰宣布停止同德国的军事合作并签订莫斯科停战协定,腹背受敌的德军决定撤出爱沙尼亚。苏军尾随着德军一路前进直至爱沙尼亚的首都塔林,红军中的叶沙尼亚(俄罗斯化的爱沙尼亚人)士兵也亲眼见证了,那面象征着爱沙尼亚民族独立的蓝、黑、白三色旗,于德军撤离的9月18日在塔林市的象征——赫尔曼塔悬挂了四天之后,终于在9月22日被苏联的红旗所取代。…… 占领塔林,并非苏德双方在爱沙尼亚的最后一战。……11月,在萨雷马岛泥泞、茂密的森林中,叶沙尼亚士兵顶着德军舰艇的炮火,驱逐了爱沙尼亚最后一批德军。大规模的战事终于结束了,但和平和自由仍未降临这片小小的国土,战争给人们带来的伤痛仍难以抚平…… 这,就是爱沙尼亚人的1944年。 【影片背景】 2015年,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爱沙尼亚导演埃尔莫·纽加农推出了此部电影《1944》。这部“史诗巨作”耗资190万欧元,是爱沙尼亚历史上投资最高的电影。影片反映了1944年苏军反攻时期,裹挟于德军阵营与苏军阵营的爱沙尼亚人自相残杀的历史。激烈的战争场景背后,体现的是爱沙尼亚人深重的苦难和惨痛的民族悲剧。 这是国人很少知道的一段历史,特摘录来自豆瓣的一篇评论以资参考: 爱沙尼亚,很少有国人知道他在欧洲版图的那个地方,也很少有人知道,他真正独立于1991年苏联解体。上一次独立还是在一次世界大战后。爱沙尼亚共和国是北欧波罗的海三国之一。西向波罗的海,北向芬兰湾,南面和东面分别同拉脱维亚和俄罗斯接壤。很小,对于中国人来说。历史上的爱沙尼亚,一直被北欧各国轮番统治。一战之后他终于第一次独立了。1920年2月2日与爱沙尼亚签署《塔尔图和约》, 苏维埃承认了他的独立。 1940年6月14日,爱沙尼亚再一次被苏联吞并,成为苏联的加盟共和国,是为爱沙尼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3个星期后德军即占领了爱沙尼亚全境。 爱沙尼亚人视德国军队为“解放者”,并与其展开合作,在武装党卫队中还成立了一个爱沙尼亚师。1944年9月德军从爱沙尼亚撤退时,苏联再度占领爱沙尼亚。 本片诉说的就是1944年爱沙尼亚人和德国并肩作战抗苏的战争。在爱沙尼亚人的眼中,俄罗斯人才是真正的侵略者。被占领后的爱沙尼亚人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组建了流亡政府,该政府一直延续到1992年,直到苏联解体再次独立。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爱沙尼亚损失了22万人,相当于战前人口的1/5,有8万人流亡到西欧。 二战后爱沙尼亚遭到苏联的强烈报复。苏联红军轰炸了塔林和纳尔瓦等城市,造成大量平民伤亡。苏联重新占领爱沙尼亚后还进行了大规模的逮捕和处决。反抗苏联占领的爱沙尼亚游击队“森林兄弟”一直战斗到1948年,最后一名游击队员在1978年才被逮捕。 历史原来就是如此,这让人又想到了苏芬战争。 链接:https://www.aliyundrive.com/s/dv1LaaVKTyT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手机版|小黑屋|诺曼底影视
GMT+8, 2025-5-20 06:59 , Processed in 0.024227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