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这么美,为什么要有战争” 与缅甸政府军作战的同盟军隐藏在果敢地区的大山深处。此前,同盟军领导人彭家声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曾表示,同盟军部队目前有3000多人,此外还有兄弟军德昂军3000多人,若开军2000多人的兵力。 “我们有90%的把握进入果敢……在运动中寻歼敌人。” 3月8日早上8点,不远处的山上陆续响起了炮声,开始是每隔3分钟,接着越来越密集,每分钟大概三到四次。 “6营和88营那边打起来了”,在同盟军的一处驻地,211旅杨旅长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杨成所率领的211旅,是所谓的“缅甸民族民主同盟军”的两只主力部队之一。这只缅甸果敢民族自己的地方武装自2月9日从缅北大山深处重新打回该民族聚集地——缅甸掸邦第一特区首府老街之后,一直与缅甸政府派出的军队进行着激烈的对抗。在首都老街东西纵深20公里的地区,缅甸军方集结了至少两个重装师,在丛林中与同盟军进行激烈的战斗。 近6年里,不愿像政府军缴械的同盟军士兵们辗转于缅北掸邦的大山深处,靠着当地老百姓的资助过活。也零星参与到与其他民族地方武装对抗政府军的作战中。2010年到2013年,在西部克钦独立军与缅甸政府发生的旷日持久的武装冲突中,也能看见同盟军的身影。 缅甸独立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央政府从来没有真正意义上控制缅北广大的地区,缅北茫茫的群山成为了最好的掩护。 陡峭的山路、茂密的丛林让重型武器参与战斗几乎变得不可能,面对这些生活在高山深涧的武装,除了派出小部分的敢死队,缅甸军队也只能漫无目的地将一发发炮弹向地方阵地。 然而,由于同盟军的大量据点处于没有山路的山顶,所有补给物资均通过人力搬运,但长期从事游击作战的战士们在陡峭的山路上如履平地,一个人能扛着几十公斤的大米与水桶爬上数百米高的大山。 4顶用树枝、藤条与油布搭乘的简易帐篷构成了211旅的指挥部。杨旅长呆在一个被树丛掩护,但能远远观察左右两翼群山间军事部署的小山丘上指挥者战斗。身后的战士手拿两部步话机寸步不离,一部是同盟军的频道,一部是政府军的频道。由于双方都可以听到对方在步话机内的喊话,不时出现两方士兵边打仗、边对骂的情形。 从指挥部的小山上下来,从果敢的国防公路驱车不到5公里,再徒步爬上山头,就到了同盟军与缅甸军事对峙的前线。身边的同盟军军官介绍称,不到1公里的对面山头便遍布政府军士兵。“双方每天都会有零星的互相射击,政府军不时会派轰炸机和武装直升机过来轰炸,这是我们最担心的”。 同盟军士兵大多看上去十分年轻,虽然全身戴满各种枪支弹药,但也掩盖不了稚嫩的面庞。也许是长期在丛林中餐风露宿,士兵们大多显得比实际年龄年轻许多。19岁的童怀生便是前线士兵的一员。很难想象这名面容青涩的年轻人已经是入伍两年,并在丛山峻岭中常年生活的游击队员。他很喜欢笑,每次记者问他问题时会害羞的低下头。他说,自己很喜欢摆弄摩托车,希望和平之后能够在老街和亲戚共同开一家摩托车店。他说,他也很想去中国看看,去中国的大城市里走走。 “我没杀过老缅,我挺怕真的开枪杀人的”,一名更加年轻的同盟军士兵向记者坦陈。 由于缅北冲突持续以及政府军“肆意枪杀华人”的传闻让大量的边民涌入中国境内,失去了家园的缅甸边民们目前靠着中国政府以及慈善机构志愿者的救济过活。杨旅长介绍,现在每天都会陆续有年轻的果敢人志愿上山加入同盟军队伍,“多的时候每天都有大概20多人”。 “来的人有时候太多,没办法一一向指挥部报道,所以就在各个营地就地安置,只需要我们简要报道一下就行”,杨旅长表示。 炮声逐渐密集,前方有报告称政府军开始使用燃烧弹。杨旅长面色开始凝重,开始不断在步话机中指示下级“不要慌张”。对面的两个山头,一边是不断的炮声,另一边是零星的机枪响。 这个时候,一个电话响了,是他在外地读初中的儿子打过来的。在大山里面藏了5年,杨旅长很难见到自己的儿子,“你要多吃饭,按时上床睡觉”,他用云南方言嘱咐儿子。
|